编者按 日前,南方都市报推出民办学校深观察系列报道,就如何挖掘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发展潜力深度专访了国信教育集团执行董事长、总校长、佛山惟德外校校长迟云平教授。


【南方都市报】场地租赁续到期不续签 广州天河一民办学校通知停办(2024年3月29日)

【南方都市报】民校不应该求大体量 而应小而优小而精(2024年4月1日)
毫无疑问,民办教育作为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性教育服务,对于外来务工子女、非户籍生而言,更是重要的教育保障。那么,推动民办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路在何方?应如何挖掘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发展潜力,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呢?(详见“答记者问”)
答记者问
记者:在您看来,当前广州民办中小学的发展情况如何?民办中小学的存在对于基础教育有何重要意义?
答:
您好,当前广州民办中小学的发展情况确实面临一些挑战。根据广州市教育局去年发布的《2022年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2年9月1日,全市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583所,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在校生68.60万人,各级各类民办教育专任教师4.56万人,师生绝大多数来自民办小学、初中、高中。其中,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在校生占比24.25%,比2021年减少5.42万人,下降7.33%。
可以这样讲,无论是作为“有益补充”,还是“重要组成部分”,40年来的实践表明,社会力量举办民办学校应该在政府力有不逮或引导鼓励的方向上有所作为。诚所谓“潮流浩荡,顺之者昌”。这与某些抱有“百年名校”愿景的举办者是存在观念上的冲突的。民办学校应该顺应政策,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及时转向,精准发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无论如何,民办中小学的存在,对于广州这样一个人口流入城市来说,都是十分必要而且有益的,除了可以适应社会主要矛盾,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之外,对于缓解政府压力、为暂时无法享受政策优惠的随迁子女提供教育选择、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适老社会银龄教师再就业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
记者:近年来民办中小学停办不断,全国是否都有类似现象?您认为,其发展遇到哪些问题,和生源是否有关联?
答:
如上所述,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在全国范围内停办或转向确实存在。当前受低生育率影响,受影响更大的是学前教育,更多停办的是幼儿园。这在中西部地区表现更为突出。普惠园和5%“一刀切”的民办义务教育控制比例,以及在许可审批地招生等政策性因素,均导致民办学校生源萎缩,甚至举步维艰。毕竟民办学校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生源减少了,办学支出并不会相应减少,反而会导致优秀师资队伍的流失和核心竞争力的降低,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包括场地租赁纠纷、经营不善、政策调整等。其中,场地租赁问题尤为突出,一些民办学校因为无法续租或租金过高而难以为继。与生源也有一定的关联。随着适龄儿童的减少和公办学校学位的增加,一些民办学校的招生压力逐渐增大。同时,一些家长对于民办学校的信任度下降,选择公办学校的意愿增强,也进一步影响了民办学校的招生和运营。
记者: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停办,会对广州基础教育带来哪些影响?
答:停办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并不会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多大助益。我们知道,广州相当一部分民办学校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残酷的市场竞争里,首先遭到淘汰的是基础较差、质量不高的民办学校。假如基础教育没有了优质民办学校这样的竞争对手,公办学校更多会是一种同质的、中等偏上的“均衡”,而前面所说的部分随迁子女则会遭遇“入学难”,这对于广州的城市业态发展和经济活力保持,都是不利的。民办学校的停办也可能导致一些教师失业,对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
记者:诸如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外来务工人员集聚地,在民办学校发展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对于大湾区的城市群来说,有必要进一步打破城市壁垒,不然协同发展从何谈起。5%的民办义务教育控制比例“一刀切”本不科学,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发展不均衡。大湾区作为人口流入地,政府所负的流入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责任极大,而广州、深圳两个一线城市的压力更大,如果珠三角九市能够协同,这样会大大缓解广深两市的压力,而且会给其他城市带来发展机遇,促进整个大湾区的融合发展。政府应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资金支持,同时加强对其办学行为的监管和评估。
随着后城市化时代来临,人口越来越集中到一线城市和特大城市,民办学校要符合新流入人口的就读需求,同时着力满足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力争做到小而优、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大体量不应成为民办学校的目标,高品质、有特色、重服务,应该成为举办者的追求。民办学校还要关注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注重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记者:在您看来,新形势下,教育部门要怎么做好民办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答:教育部门要端正态度,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引导、支持、鼓励民办学校自主办学、规范办学。加强监管和评估,确保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安全。教育部门应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民办学校的日常监管和定期检查,同时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注重合作与共赢,推动公办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应加大信息共享和师资交流的力度,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积极支持民办学校的发展,为其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道路上,教育部门应完善政策体系,为民办学校提供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做到少发号施令,多排忧解难,不做有罪推定,不选择性执法,坚持政策连贯稳定、执行到位,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少发些文件,多做些服务。把民办学校举办者和管理者从“答卷”“应考”上解放出来,这样才能行稳致远,才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近年来,民办学校学费上涨情况比较多,这是不是也凸显出它们生存之不易呢?
答:近年来,民办学校学费的上涨情况确实比较普遍,其背后原因涵盖成本、政策等多个角度。从成本角度来看,民办学校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民办学校没有政府资金的支持,需要自行承担校园建设、设备购置、日常维护以及教职工薪酬等所有开销。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和竞争力,民办学校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引进优秀教师、改善教学设施、开展教研活动等,这些都会进一步增加学校的运营成本。因此,为了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营和发展,民办学校不得不通过提高学费来弥补资金缺口。这多少有点饮鸩止渴、杀鸡取卵的意味,因为学费调高势必导致生源减少。
政策因素也对民办学校学费的上涨产生了影响。国家对民办学校的招生规模、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和标准,这要求民办学校必须加大投入,提升办学水平。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为了鼓励公办教育的发展,可能会对民办学校实行一些限制措施,如限制招生名额、提高审批标准等,这也增加了民办学校的运营难度和成本。
关于佛山惟德外校:
佛山市惟德外国语实验学校(简称“佛山惟德外校”)由国信控股集团于2015年投资15亿元建成,在校师生近6000人,是一所拥有小学、初中、高中和国际部、特色发展部的十二年一贯制全寄宿制大型优质现代化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650亩,校舍建筑28万平方米,英伦建筑风格,风景如画,各种教室、功能室按照示范标准配置,并配备有室内恒温游泳馆、射箭馆、高尔夫训练场等高端特色设施,在广东省处于专业水平。


自办学以来,学校先后获评“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广东省影响力国际化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健康促进示范学校”“广东省排球推广学校”、佛山市“优秀创客教育空间”、佛山市基础教育实验项目“课改样本校”“创新创客教育优秀学校”“编程教育先进学校”“人工智能课程改革实验学校”等多项殊荣。

佛山惟德外校将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坚持“文化引领、宣传助推、质量提升、特色培育”的发展思路,凸显国际化办学和全球胜任力培养,进一步彰显外语优势,全方位提升教育教学品质,秉持“铸就佛山典范,力创广东名牌,勇争国内一流”的办学目标,矢志不渝地构建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致力打造基础教育高质量品牌“百年名校”。
来源:南方都市报
整合:国信教育集团
编辑:张天玉
审核:林延军